Sandy Bridge據稱是英特爾最重要的未來技術。那麼,它究竟是什麼?
過去1年多來,英特爾小心地看守相關的訊息,但現在終於有足夠的資訊,讓我們瞭解這項技術將如何推動英特爾向前。
簡單地說,Sandy Bridge是英特爾的下一代微架構,或其處理器的新設計。晶片更新是英特爾最重要的一項工作。現用的設計Nehalem是在2008年11月發表,並普遍用在所有Core i3、i5和i7系列(後兩者終於在13日被蘋果
雖然英特爾執行副總David Perlmutter說,他不會在上週舉行的英特爾北京開發者論壇的演說中,「深入介紹」Sandy Bridge,但他還是透露了一些相關重點。
英特爾為Sandy Bridge設定的角色相當明確:筆電。新架構將比目前最新的Core i7更省電、更快速地處理影音資料。
為證明他的說法,Perlmutter在北京展示一台使用Sandy Bridge晶片的筆電,執行相當複雜的醫療造影,這種工作通常只能在桌電進行。分析師認為,這將是Sandy Bridge的特點。Collins Stewart投資銀行分析師Ashok Kumar說:「英特爾行動產品過去只是桌電處理器的縮水版,但現在開始改變。」他說英特爾必須在傳統、純粹的處理效能,和能在單一矽晶片上擠入多少額外功能間,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。
而其中一項額外功能就是GPU。就主流PC處理器而言,Sandy Bridge將是英特爾首次在同一晶片上結合GPU和CPU。換句話說,英特爾對CPU的定義,現在也包含GPU。對生產獨立GPU晶片的競爭者Nvidia和超微(AMD)而言,這是極重要的發展。
Insight64主任分析師Nathan Brookwood指出, Sandy Bridge的CPU和GPU都將以英特爾最新的32奈米技術製造,這也是第一次。Brookwood說:「這應該有助於繪圖效能。」英特爾目前的GPU 落後CPU整整一代,兩者共享快取記憶體也是創舉。
更簡單地說,Sandy Bridge也是摩爾定律的延伸—在單一晶片上裝入更多電晶體。英特爾現在將此稱為「整合」。將原本與晶片分開的東西,如GPU,放入晶片內。整合的目標不只是製造更快的晶片,而是建構更平衡的晶片。Kumar說:「問題是你要如何分配可用的空間,而不單是提供最快的解決方案。」